一品醬大骨的做法介紹

一品醬大骨我們做醬骨剩下的醬湯可以同時滷雞蛋、豆乾、熏雞蛋、鹵豆腐皮(干)和虎皮蛋等一樣很暢銷。現在開始流行醬骨炒豆芽,豬肉湯土豆泥、牛骨髓燒小土豆等菜,幾乎成為必備配菜。原料:豬棒骨或豬龍骨200千……

一品醬大骨的做法詳細內容

一品醬大骨

我們做醬骨剩下的醬湯可以同時滷雞蛋、豆乾、熏雞蛋、鹵豆腐皮(干)和虎皮蛋等一樣很暢銷。現在開始流行醬骨炒豆芽,豬肉湯土豆泥、牛骨髓燒小土豆等菜,幾乎成為必備配菜。

原料:豬棒骨或豬龍骨200千克。

調料:精鹽800克,味精900克,白糖、曲酒各1500克,糖色500克,秘制香料包1個,大蔥2500克,生薑2千克,蘋果、楊梅各4千克。

秘制香料包配方:白芷、丁香各100克,桂皮、肉蔻、砂仁、草果、干辣椒各150克,陳皮、花椒各250克,八角400克,山楂干、香葉各200克,白蔻、蓽撥、羅漢果、小茴香各50克。

製作方法:

1、高湯吊制:將老雞10隻、凈豬手、精豬肉皮各5千克,龍骨15千克,斬成大塊,焯水投涼後放入湯桶內,注入清水100千克,用小火將原料煮6小時至湯汁濃白,撈出以上原料,再撈盡湯汁中殘渣,在湯汁中加入糖色、香料包、大蔥、生薑製成醬湯。(葯膳口味依各地食客喜好,決定投放時間長短)。

2、將精選的豬棒骨斬斷(第一刀在骨棒正中央用剁刀砍出一個印或是鋸骨棒;第二刀,沿著印砍下去,直至將骨棒一分為二)或豬龍骨(以4根肋骨相連為一塊,用刀整齊斬開)。

3、將改刀后的龍骨放在冷水池內(加冰塊),以3小時為一周期更換一次冷水,共浸泡12小時直至龍骨中血污完全排出,顏色略白后撈出(浸泡時冷水須淹沒原料10厘米以上)。

4、將浸泡后的龍骨放在冷水鍋內小火慢慢加熱至沸,撇去浮沫,再撈出用冷水投涼。

5、將焯水投涼的豬龍骨放入調製好的醬湯中,大火燒開放入白糖,改為小火煮2小時,再放入曲酒、鹽燜30分鐘,出鍋前加入味精,裝盤即可。

技術關鍵:

1、選骨經得起燉煮:醬骨根據原料的不同有醬脊骨、醬排骨、醬骨棒等,這幾種原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就是經得起長時間燉煮,並且肉質不會發柴。其中又因豬棒骨和脊骨耐燉煮,更為軟糯,啃起來有「口感」,經常被廚師拿來用。李師傅店裡以骨棒為主,主料選擇後腿骨棒。醬骨一般選用腔骨,上桌后食客除了吃表面的肉以外主要吃骨髓。另外,如選脛骨則主要吃筋。

2、兩刀防止骨髓外溢:很多沒有經驗的師傅做醬骨時將骨頭砍成小塊煮制,結果骨髓都流出來,缺少了香氣。吃醬骨的骨髓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,防止骨髓外溢也有竅門,在改刀時注意即可。正確的刀工為:第一刀在骨棒正中央用剁刀砍出一個印或是鋸骨棒;第二刀,沿著印砍下去,直至將骨棒一分為二。這樣做的好處是上桌美觀並且防止骨髓外溢。

3、投冰浸泡排凈血水:棒骨改好刀后需浸泡,很多師傅浸泡不到位,煮出的醬骨呈暗紅色,感覺不新鮮,而且有腥味,這是因為沒加冰塊浸泡,血水沒排凈。正確的做法是將棒骨放入盆中加水、冰塊浸泡(水需蓋過原料)。加入冰塊的目的一是祛腥,二是降低溫度令肉質收縮,然後靠自身的擠壓力將多餘的血水排凈。一般加冰塊浸泡12 小時,期間要每3-4小時換一次水和冰。

4、冷水下鍋焯一下:浸泡好的骨棒需焯水,但不是放入熱水中焯,骨棒上的肉一接觸熱水迅速升溫,最外層的肉質受熱收縮后,形成一層「硬殼」,阻礙了裡面血水的排放進程,這樣也會導致血水排不凈。正確的做法是將棒骨下入冷水鍋中,逐漸加熱焯水。

5、醬湯不加醬:很多外地的師傅聽到醬骨的名字,都以為是加東北黃豆醬做的,其實這是個誤區,正宗的醬骨是不加黃豆醬的,而是用類似潮汕滷水的醬湯醬制的,這種滷水是用當地香料調製而成,我們稱之為「東北滷水」。那很多師傅就會問為什麼醬骨的顏色很像加黃豆醬烹制而成的呢?其實這道菜的調色主要靠炒糖色,不僅起到上色作用,還具有致嫩、提香的效果。炒糖色時不能太重,否則出鍋后棒骨易發生氧化作用,顏色變黑(炒糖色比例500克白糖,烹制200千克的棒骨)。

6、調料投放有順序:很多小廚做這道菜時,容易失誤的地方是醬湯調不好,最主要的技術原因是沒按正確順序、時間投料。曲酒要在醬制2小時以後下入,這樣才能起到祛腥的作用,如果下早了易揮發。鹽和味精則要最後投放放早了會令肉質發緊、不嫩。

7、排酸100%釋放骨香:菜師傅醬制骨棒時,在裡面放入了蘋果和楊梅,目的是解膩和釋放食用酸,蘋果和楊梅加入后都會排放出酸性物質,這些物質有助於骨質鈣化,自然就100%得釋放骨香(200千克的骨棒需搭配楊梅、蘋果各4千克)。

 一品醬大骨的做法